核心定义:什么是压力位和支撑位?
想象一下,价格在一条波浪形的道路上前行。
- 支撑位:可以理解为价格下跌时的“地板”或“安全垫”,当股价下跌到某个价位时,买方的力量会显著增强,卖方力量减弱,从而阻止价格继续下跌,甚至可能引发反弹,这个关键的价位就是支撑位。
- 压力位:可以理解为价格上涨时的“天花板”或“天花板”,当股价上涨到某个价位时,卖方的力量会显著增强,买方力量减弱,从而阻止价格继续上涨,甚至可能引发回调,这个关键的价位就是压力位。
简单总结:
- 支撑位:下跌过程中的买盘集中区。
- 压力位:上涨过程中的卖盘集中区。
为什么会有压力位和支撑位?
压力位和支撑位的形成,本质上源于市场心理学和供需关系。
-
市场记忆效应:
- 支撑位:如果股价在某个价位(比如10元)之前多次获得支撑并反弹,那么投资者会记住这个价位,当股价再次下跌到10元附近时,他们会认为“历史会重演”,从而积极买入,形成买盘,强化了支撑。
- 压力位:如果股价在某个价位(比如15元)之前多次遇到阻力并回落,投资者会记住这个“过不去的坎”,当股价再次上涨到15元附近时,他们会选择卖出锁定利润,形成卖盘,强化了压力。
-
关键心理价位:
整数关口,如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等,对投资者有特殊的心理意义,股价接近这些关口时,无论是想买入还是卖出,都会变得更加谨慎,从而形成自然的支撑或压力。
-
供需关系:
- 支撑位:当价格足够低时,认为“便宜”的投资者(价值投资者)会入场买入,需求增加,供给减少,价格获得支撑。
- 压力位:当价格足够高时,认为“昂贵”的投资者会选择卖出获利了结,供给增加,需求减少,价格遇到压力。
如何识别和寻找压力位与支撑位?
识别支撑位和压力位是技术分析的关键技能,以下是几种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:
历史高低点(最经典、最常用)
这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。
- 支撑位:前期重要的最低点、阶段性底部,股价再次回落到这些位置时,很容易获得支撑。
- 压力位:前期重要的最高点、阶段性顶部、前高,股价再次上涨到这些位置时,很容易遇到压力。
示例:一只股票的历史最高价是25元,那么25元就构成了一个极强的心理压力位。
趋势线
通过连接价格波动的“波谷”可以画出上升趋势线,它代表了支撑位;通过连接价格波动的“波峰”可以画出下降趋势线,它代表了压力位。
- 上升趋势线:是股价回落的动态支撑。
- 下降趋势线:是股价上涨的动态压力。
移动平均线
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可以作为动态的支撑或压力位。
- 短期均线(如5日、10日线):对短期股价有较强的支撑或压力作用。
- 长期均线(如60日、120日、250日线):对长期股价有更强的支撑或压力作用,被称为“生命线”或“牛熊分界线”。
注意:当股价在均线之上时,均线是支撑;当股价在均线之下时,均线是压力。
成交密集区
在K线图上,如果股价在某个价格区间内持续了很长时间,并且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,说明这个区域买卖双方在此进行了充分的换手。
- 向上突破密集区:该密集区的上沿会成为新的压力位。
- 向下跌破密集区:该密集区的下沿会成为新的支撑位。
跳空缺口
当市场出现重大利好或利空时,股价会跳空高开或低开,留下一个价格空白区域。
- 向上跳空缺口:其下沿构成支撑位,上沿构成压力位。
- 向下跳空缺口:其上缘构成压力位,下缘构成支撑位。
斐波那契回调位
这是一种基于数学序列的预测工具,当股价从一段高点A回落到低点B后,可以利用斐波那契比率(如23.6%, 38.2%, 50%, 61.8%)计算出潜在的支撑位,反之,在上涨行情中,这些点位也可能成为压力位。
压力位与支撑位的重要性及运用
交易策略制定
- 突破交易:
- 买入:当股价有效突破一个重要的压力位时,通常被视为上涨趋势确认的信号,是买入时机。
- 卖出:当股价有效跌破一个重要的支撑位时,通常被视为下跌趋势确认的信号,是卖出时机。
- 反弹/回调交易:
- 买入:当股价在支撑位附近企稳并出现看涨信号(如长下影线、放量)时,可以考虑买入博取反弹。
- 卖出:当股价在压力位附近遇阻并出现看跌信号(如长上影线、放量)时,可以考虑卖出锁定利润。
风险管理
- 设置止损:在支撑位下方买入,或在压力位上方卖出时,可以将止损位设置在支撑位下方或压力位上方,一旦价格有效跌破/突破,说明判断错误,应立即离场,控制亏损。
- 设置止盈:当股价接近前高或历史高点等压力位时,可以分批止盈,锁定利润。
判断趋势强弱
- 如果股价能轻易突破一个压力位,并继续上涨,说明上涨趋势非常强劲。
- 如果股价在一个支撑位上方反复震荡,迟迟无法跌破,说明下跌趋势无力,市场处于强势。
重要注意事项
- 不是100%准确:支撑和压力只是高概率事件,不是绝对的,市场会受到突发消息、政策变化等不可预测因素影响。
- 角色互换: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!
- 当一个支撑位被有效跌破后,它就会转变为未来的压力位,因为之前在此买入的投资者被套牢,当股价反弹回这个位置时,他们会选择解套卖出。
- 当一个压力位被有效突破后,它就会转变为未来的支撑位,因为之前在此卖空的投资者踏空,当股价回调到这个位置时,他们会选择买入回补。
- “有效”的定义:如何判断“有效突破”或“有效跌破”?通常的标准是:
- 收盘价:价格必须收盘在支撑/压力位之外。
- 幅度:突破/跌破的幅度达到3%-5%以上。
- 成交量:突破时应有放大的成交量来确认,否则可能是“假突破”。
- 结合其他指标:不要孤立地使用支撑和压力,最好结合成交量、MACD、RSI等其他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判断,以提高信号的准确性。
| 特性 | 支撑位 | 压力位 |
|---|---|---|
| 角色 | 价格下跌的“地板” | 价格上涨的“天花板” |
| 形成原因 | 历史低点、心理价位、买盘集中 | 历史高点、心理价位、卖盘集中 |
| 交易策略 | 附近买入、跌破止损 | 附近卖出、突破买入 |
| 角色转换 | 跌破后变压力 | 突破后变支撑 |
掌握压力位和支撑位,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市场结构,制定更科学的交易计划,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,这是每个股票投资者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