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做T”?
“做T”是股票交易中的一个俗称,全称是“日内交易策略”(Intraday Trading Strategy),它的核心思想是:利用一只股票当天内的价格波动,通过高卖低买或低买高卖,在当天完成一次或多次交易,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,目的是让持仓成本降低(做T+)或者实现日内盈利(做T0)。
就是“今天买,今天卖”,但这个“买卖”操作是针对你已有的股票仓位进行的。
“T”指的是英文“Trade”(交易)的首字母。
做T的主要目的
做T主要有两个目的:
-
降低持仓成本(T+ / 正向做T):这是最常见的目的,当投资者长期看好一只股票,但短期认为它会下跌时,通过“高卖低买”的操作,可以在不增加总持仓数量的情况下,赚取差价,从而降低你手中所有股票的平均成本。
- 例子:你持有某股票1000股,成本价10元,今天该股开盘后冲高到10.5元,你觉得会回落,于是卖出500股,到手现金5250元,下午股价果然跌到了9.8元,你觉得跌得差不多了,就用之前卖出的5250元现金,再买回500股,这样,你手上依然是1000股,但你的持仓成本不再是10元,而是(1000 10 - 500 0.7)/ 1000 = 9.65元,你的持仓成本就降低了。
-
实现日内盈利(T0 / 日内投机):有些投资者并不想长期持有某只股票,只是想利用它当天的波动来赚取快钱,他们通过“低买高卖”的方式,在当天完成一次交易,锁定利润,然后清仓,不持有过夜。
- 例子:你看到某股早上低开在9.5元,判断当天会反弹,你买入1000股,成本9.5元,上午该股涨到10元,你立刻卖出1000股,到手现金10000元,扣除成本9500元,你当天就赚了500元,然后清仓,不参与后续行情。
做T的两种基本操作模式
正T(先卖后买,降低成本)
这是最主流的做T方式,适合长期投资者。
- 操作流程:先卖出 -> 后买入
- 适用场景:
- 持有某股票,但当天看跌。
- 股价盘中冲高,遇到明显阻力位,有回落迹象。
- 股价在震荡行情中,上攻乏力。
- 目标:卖出一个相对高价,再买回一个相对低价,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,直接用来降低你原有持仓的成本。
倒T(先买后卖,赚取日内利润)
这种方式更像纯粹的短线投机,风险较高。
- 操作流程:先买入 -> 后卖出
- 适用场景:
- 持有某股票,但当天看涨。
- 股价盘中大幅低开,或快速下跌后出现企稳迹象。
- 股价突破关键压力位,有进一步上涨的动能。
- 目标:在一个相对低价位买入,然后在一个相对高位卖出,赚取当天的价差,这会增加你的总持仓股数,需要股价上涨才能盈利。
做T的优缺点
优点:
- 降低成本:对于长线投资者,这是最核心的优势,可以有效摊薄成本,让解套和盈利更容易。
- 增加收益:在行情震荡时,可以通过反复做T来积累收益,实现“T+1”制度下持仓也能有现金收益。
- 盘活资金:通过卖出部分股票,可以腾出资金,在低位时再买回,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。
缺点:
- 踏空风险:如果卖出后股价一路上涨,不再回头,你就踏空了,少赚了很多利润,甚至可能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来。
- 套牢风险:如果买入后股价一路下跌,你就被套在了半山腰,增加了总成本。
- 交易成本高:做T需要支付两次交易的手续费(佣金、印花税、过户费),如果差价不够大,可能还不够支付交易成本,反而亏钱。
- 对技术和心态要求高:做T需要精准判断盘中高低点,需要极强的盘感和执行力,要克服“贪”和“怕”的心理,该卖就卖,该买就买,不能犹豫。
做T的必要条件
- “T+1”交易制度:做T是A股“T+1”交易制度下的产物,因为今天买入的股票今天不能卖出,所以必须利用你昨天或更早之前已经持有的“底仓”来进行操作。
- 足够的底仓:没有底仓,就无从“卖出”。
- 盘中波动:如果股票一天内横盘不动,没有起伏,就无法做T,所以做T通常选择在震荡行情中,单边上涨或下跌的行情很难做T。
“做T”是一种利用日内波动进行操作的交易技巧,核心在于“快进快出,降低成本”,它既是长线投资者的“护城河”,也是短线投机者的“提款机”,但同时也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
对于新手来说,不建议一开始就尝试做T,因为风险较高,可以先从模拟盘开始练习,或者先用少量资金尝试,熟练之后再逐步加大操作,做T的精髓在于“不贪婪、不恐惧、严格执行”。
